广告合作
立即入驻

培养完人才,他就离开,怎么办?

职场2个月前发布 天天导航
7,881 0 0

这几天,接到一位老板的求助。

事情是这样的:

他们公司是做园林和景观设计的,他们这个行业有个特征,就是只要一位出色的设计师,拥有了:商务+谈判+审美+设计+呈现+管理能力,他就有能力自己出去开一家公司,成为原先公司的竞争对手。

这是这个行业的特征。

这位老板就很难受,因为自己以前培养了2位得力干将,最终都离开了他。

他说,他现在带团队,带下属就特别容易内耗,一方面需要有人做事,另外一方面他又担心培养完,人才离开了。

他问我,该怎么办?

行业内也有一些做法,譬如:合伙人制度、项目分润制、竞业协议等等,现象有缓解,但从根本问题依然解决不了这个问题。

因为这个比较普遍,打算写一篇文章深聊一下。

以下内容是我跟这位老板沟通的精华部分,不涉及公司机密、员工隐私、管理细节。

需要详细的解决方案,可添加企微。

01

首先,这位老板自己构建了一个关键词:内耗。

不知道各位有没有发现,当一个人在构建内耗这个词的时候,就算这件事情并不内耗,也会给他赋予一个叫内耗的这么一个东西。

我们需要去思考,内耗来自于哪里?

是来自于你想控制它,想控制这个事情的走向和结果?

还是说这个内耗来自于你对你自己的行为无法控制,或者说你对自己的结果无法控制产生的内耗?

如果你分不清楚,那么就无法解决这个问题。

我猜,这位老板是因为前者而内耗。

02

实际上,内耗是很正常的。

人和人相处与合作,一定会有摩擦存在。

我们只需要特别注意一个点:当一家公司希望某一个人,不要离开的时候,实际上就已经产生「控制」与「被控制」。

我们再说得直白一点,老板想让员工不要离开,因为担心员工的离开而导致自己受到伤害,那么就说明,这位老板对自己身份认同,是存在问题的。

真正的公司一把手,应该缺了团队任何一个人,这家公司都能运作下去,只不过会出现问题,需要付出一些代价。

当一位老板,害怕某位下属离开,认为离开了公司就不行了,就说明他们自己,对自己的信心是不足的。

也说明,在过去的日子,他们内在的托付心态太重,导致他们最终产生了巨大的匮乏感。

03

合适的状态:公司/老板与员工,属于合作者身份。

虽然职位有高低,权力有大小,但大家都是独立的个体,适合的话就深度合作,不合适的话就转身离开。

只有双方都在这个位置上,大家合作才能更顺畅地进行。

如果你对合作的预期过高,就一定会很失望,每个人的理想与期待都不同,你设想他人和你一样,最后就会内耗严重。

是的,我们一定要有个思维模式:

不要用自己的思维和习惯,去套他人的思维和习惯,这是刻舟求剑。

04

这背后还有一个深层逻辑就是:

老板认为,自己过去投入了大量的时间、精力、情感在带团队上,但在这个过程当中会出现很多的一些不确定性因素,这些不确定因素可能会导向不好的结果。

那么我们需要带着什么样的眼光去看这件事情呢?

如果我们当自己是受害者身份看待,那么就自己会长时间在这个身份中,你看到一个词就往自己身上去安,但不知道这个词会让你自己陷入到了一种非常限定的范围内。

非常限定的关键词,就算这段合作关系不内耗,你也会找办法让它内耗,这个就是一种死循环,并且实现了一个闭环。

在这样的状态下,任何时候你都可以拿出一个强盗逻辑:「总有刁民想害朕」。

05

所以我觉得在这个过程当中,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有三步:

第一点:作为公司方,要调整好公司与核心员工关系的预期,绝大多数人才不可能和公司走一辈子,能形成利益共同体就已经很了不起了。具体的做法不同企业不一样,可以多交流;

第二点:作为个体,你允不允许不确定性的东西出现,如果你允许的话,那么就要接受带的下属,早晚会离开你,并且你要做好他们短暂会让你难受或痛苦的准备;

第三点是请你不要用任何一个词来限定你自己,你有无限种可能性,并不是一个词就可以概括的。

这里有个特别重要的思维模式:

遇到逆境不可陷入情绪漩涡和受害者心理,假如当时发泄会让情况变的更糟糕,处理问题变的更缓慢。

用正确覆盖错误,让错误忘却,人只能记住当下在忙碌的事情并收获到一些反馈,逆境必须马上转念。

就比如:

跑马拉松,过程中你和别人同时摔倒了,他拍拍灰立刻起身继续跑,你躺在原地多懊恼或多思考一秒都会比对方缓慢许多,那么就不要有困难或进入受害者漩涡,哪怕停留一秒钟的想法,对解决当下问题或抵达终点都没有什么实质性意义的帮助。

如果培养的人离开,一定不是第一时间吐槽或者犹豫,而是补上系统的漏洞,以及把更多精力放在向前冲的这件事上。

希望对你有启发。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