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工作的时候,相信很多人都遇到过这种情况:
看到一个岗位的职责描述和要求都特别适合自己,再看看公司的业务领域和各方面条件也很满意,就郑重地把自己的简历投了过去。
甚至投之前还针对这个岗位改了改,发过去的时候还特意附上一段自认为比较得体的自我介绍,以示对岗位特别感兴趣。
但结果还是没有收到任何反馈。
如果是没有明确目标、一顿海投也就算了。但这种精心准备还是没有任何反馈的情况就不由得让人很懊恼了。
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呢?
01
可能是你的“标签”触雷了
结合我自己平时看简历的一些实际情况,很多时候出现这种情况,可能是“触雷”了。
什么意思呢?就是HR或者用人部门也觉得你其他条件都挺合适的,但某一方面的硬性条件不达标,他又觉得不合适明讲,明明看到你的简历,也看到你的诚意了,只能选择“装死”。
比如,公司招聘的硬性条件必须是本科及以上学历,而你只是大专,HR觉得很合适也只能忍痛割爱,但HR一般肯定不会主动回复应聘者因为学历不合适。
学历不达标,是筛选简历时候贴的一个“负面标签”,其实还有很多其他“标签”,比如婚育状态、是否名校毕业、有无名企经验等等。
02
被“标签化”的原因
虽然人人都讨厌被“标签化”,但人人又都生活在这一漩涡下,我们首先要理解企业为什么要在招聘用人的时候使用“贴标签”的方法,然后才能反过来知道要如何做。
1、公司招聘热衷标签化是在运用概率
名校毕业生、有名企履历,不一定都是一流人才,但相对来说,这部分人群更大概率会有更强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
如果简历充足,从经济省力的角度,无论是谁来选择,更省力、胜算更大的具有名企、名校履历的候选人都会是第一选择,虽然肯定会漏掉一部分可能更优秀的没有相关背景的候选人。
2、公司缺乏有效的人才识别机制
虽然面试被作为绝大多数公司最重要的人才招聘时最重要的识别和测评方法,事实上,面试的信效度已经被证明是一种信效度都不高的方法。
在专业上,我们都知道比普通面试更有效的方法是结构化面试或者评价中心技术,但这两项都太耗时耗力了,面试如此流行,只不过是因为没有比它更方便容易用的方法罢了。
而面试本身就是一个打标签或者强化标签的过程。通过短则十几二十分钟,长则一小时左右的面谈,面试官就要决定面前的候选人是否适合某一个岗位,他就不得不使用简化的标签化的方法来辅助判断:
这个人名校毕业,果真反应敏捷、够聪明,那个人有名企履历,果然逻辑思维很强,有方法有体系。
3、执行者”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明哲保身
假如你在一家容错度极低、还官僚氛围浓厚的公司,有一项采购,面对两家可选供应商:
一家是业界龙头企业,就在公司的供应商库,但价格更贵,服务条款更“霸王条款”
另一家是你朋友合作过评价特别好推荐过来的小公司,价格更便宜,服务优质。
你会怎么选?大概率你会选供应商库的那家龙头企业,因为这样你个人基本不用太担责。
招聘也一样,如果一个候选人有明显短板,尤其在简历筛选环节,很少会有人敢于“不拘一格选人才”,宁愿招一个各方面都中等水平但挑不出明显不合规范的候选人,也不愿自担风险,招一个偏才。
03
如何“反标签化”
既然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知道当我们的简历投出去,被“标签化”的命运不可避免,那为了更好地提高我们简历的命中率,需要注意哪些事项呢?
1、检查简历的“硬伤”,看是否有办法可以避免
(1)常见“硬伤”一:学历不达标
在之前招聘过程当中,发生过很多次这样的案例:
候选人在简历上填写的学历是本科,但实际上他才刚刚上了专升本,还没有证书。
前期因为他简历上写的是本科,都没有过多过问,面试结束用人部门和HR部门评估下来也可以录用。
候选人在面试结束时才主动坦诚自己的学历情况。
虽然这种情况按照公司的要求不能算本科学历,但公司给到各部门的本科及以上学历人员是一个比例指标。
也就是说假如用人部门目前在职人员学历情况控制得比较好,他是有权利可以破格录用一个大专学历的候选人的,如果恰好部门负责人对候选人特别满意,那这个面试就成功了。
所以,针对学历问题,建议有可能尽量去提升一下自己的学历,如果仅仅因为这个原因失去一些比较好的机会会比较可惜。
同时,如果自己已经有相关的动作,但暂时还没有拿到毕业证,不妨先争取到面试机会再主动坦诚,这种情况不算造假。记得最后一定坦诚相告,并且你确实是已经有相应的动作,可以告诉对方大概什么时间点就可以拿到证书。
(2)常见“硬伤”二:婚育情况
除学历以外,婚育情况建议不用主动体现在简历上,除非你觉得这是自己的一项优势。
政府相关部门之所以出台专门的政策要求招聘单位不得询问妇女婚育情况也是一样的道理:
希望不要首先就被招聘公司贴上标签,失去了公平竞争的机会。
(3)常见“硬伤”三:工作经验不足
另外一个比较常见的是工作经验的时长。
很多应届毕业生或者是工作刚1年左右的求职者,会在他们工作经验的时长上用一些小心机:
把实习期也作为自己的工作时长算进去。根据我在现实中的调查,大部分HR和用人部门都不会特别反感这种做法,只要不是凭空捏造的实习经历就可以。
2、检查自己有哪些亮点,特意给自己打上优势“标签”
如果说尽量避免常见的“负面标签”是守,那我们在找工作的过程当中,还应该主动出击,去“攻”。
标签化候选人是企业招聘无可避免的做法,那我们采取“攻势”就是要主动给自己贴上一些有明显优势的“标签”。
结合所要应聘的岗位特征,挖掘自己隐藏的除了专业技能之外的特长、爱好、经历等,贴上对应的标签,以求做到在跟其他候选人的竞争中做到人无我有。
比如你应聘一个新媒体小编,恰好你还是一个运动达人、一个资深吃货。
把这些标签贴上去,一方面会给用人单位一种热爱生活、天生爱折腾的印象,这恰好符合新媒体小编的人设;
另一方面,这些标签也可以表明你在活动运营、社群运营方向上也很有发展潜力,相比没有其他标签的竞争者,你就更胜一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