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合作
立即入驻

江苏人社一周基层工作动态

资讯2年前 (2022)发布 天天导航
4,616,695 0 0

01

南京市人社局举办2022届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专场招聘会

为进一步落实中央、省、市有关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部署要求,推进实施人社部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服务攻坚行动,全力做好2022届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工作,8月19日上午,南京市人社局在南京市人才大厦举办“宁聚英才 共赢未来”2022届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专场招聘会。

本次招聘会在严格落实好疫情防控要求的前提下有序举行,共有中科南京信息高铁研究院、华天科技(南京)有限公司等26家国有和民营企业参与,提供岗位145个,招聘需求人数超过500人,现场吸引了300多名高校毕业生前来求职应聘。

本次招聘活动采取了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在江苏省智慧就业云平台和智联招聘南京城市频道同步推出线上招聘专场,并持续至8月底。

下一步,南京市人社部门将继续做好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帮扶工作,持续开展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实名制登记调查,做好未就业高校毕业生求职登记小程序维护,根据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的个人情况、求职意向和服务需求等,通过跟踪调查、政策扶持、就业服务、创业指导等多种渠道,帮助毕业生尽快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

02

京政银合建“15分钟服务圈” 招聘查询等近30项人社业务银行就能办

8月18日下午,南京市人社局与中国银行南京分行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同建设15分钟人社服务圈,推进人社业务在合作银行网点便捷高效办理。

根据《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办公室关于借助银行、基层平台等力量推进人社服务“就近办”的实施意见》文件精神,南京人社信息中心打造以“一网、一号、一卡、一平台”为代表的人社公共服务体系,开发了一套统一的适配银行终端的人社自助服务系统,在保障数据安全的前提下,在合作银行自助服务终端实现部分人社业务的查询和办理,在符合条件的银行网点提供人社业务“一窗”现场办理。

中国银行作为南京市社会保障卡发行合作银行,在实现南京地区104家网点全面发行第三代社保卡的基础上,持续加强与南京人社合作,积极对接“15分钟人社服务圈”建设需求,全网点建立人社服务专柜,在试点事项基础上增加了招聘会查询、自助查询职位、就业(失业)登记查询等多项业务,实现近30项人社业务的查询和打印,涵盖社会保险、就业创业、人事人才等多个人社业务板块。

在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的背景下,南京人社将深入总结“15分钟人社服务圈”建设经验,对合作事项、规章制度、办理流程、问题处理、服务人员及机构考核机制等持续完善,逐步将就业创业、社会保险、人事人才等人社领域高频、低风险、标准化水平较高服务事项纳入合作银行经办范围,在人社部门市-区-街道-社区四级经办网点为主的基础上,全面建立以13家合作银行近1000家网点为辅的“15分钟人社服务圈”;大力推动人社各类补贴待遇拨付、各类惠民惠农补贴发放、社银信息数据共享、社银服务网点布局、社保卡“一卡通”建设等工作的落地落实,着力满足企业群众就近办、多点可办服务需求,共同探索创新便民服务体系的新模式、新路径。

培养电商主播 助力乡村振兴

无锡-海东东西部劳务协作再升级

8月3日,“海东-无锡乡村振兴创业孵化园”在青海省海东市挂牌成立。该创业孵化园由两地人社部门共建,规划创业孵化、项目展示、创业培训和综合服务四大功能区,旨在为海东市各类创业人员提供创业指导、信息咨询、投融资、人员培训、市场营运、基金支持等全方位创业服务。短短5天后的8月8日,该园就在江苏省无锡市举办了“开园第一班”——2022年第一期电商创业培训班,近40名海东青年学子将参加为期四周的专业培训。培训班也是两地人社部门共同打造的东西部协作技能提升活动,期冀推动海东电商产业可持续发展,推广当地特色产品,带动第三产业高速发展,培养更多属于海东自己的直播电商人才,助力当地青年实现高质量就业创业。

2017年起,无锡市和海东市建立劳务协作关系,两地对应区县也建立了长期交流合作机制。按照“聚焦精准、深化帮扶、确保实效”的工作要求,双方共建东西部协作劳务输出和就业培训基地、校企合作实训基地、创业孵化园等各类就业创业基地,为助力海东市乡村振兴和产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建立跨区域、常态化的岗位信息发布机制,积极组织无锡优质企业,通过专场招聘和日常招聘信息发布相结合的方式,吸引1396名海东籍务工人员在无锡实现稳定就业;每年组织无锡高校和企业赴海东技职院校开展校校、校企合作洽谈和校园招聘活动,吸引100余名海东学子在锡实习就业;积极合作开展技能培训,助力海东籍务工人员有效提升技能水平,累计开展8场次就业创业培训,培训人数近400人;江苏省无锡技师学院接收17名海东籍建档立卡学生免费就读。

8月5日,无锡、海东人社部门共同签订了新一轮劳务协作协议书,江苏省无锡技师学院与青海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签订了校校合作协议书,两地将进一步加强在技能培训、就业帮扶、合作招聘、劳务品牌共育等方面的合作,扎实推动东西部劳务协作各项工作落地落实,持续推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5.71亿元开始陆续发放!

常州市顶格落实一次性留工培训补助资金!

为减轻新冠肺炎疫情对企业生产经营带来的不利影响,常州市顶格落实一次性留工培训补助资金,助力企业渡过难关、留住岗位、稳住职工。近日,根据《关于失业保险稳岗位提技能防失业工作的通知》要求,常州市人力资源和就业创业管理中心开始陆续发放一次性留工培训补助资金,涉及补助资金5.71亿元,惠及9.75万户企业114.25万名职工。

启动条件宽

常州市拓宽一次性留工培训补助受益范围,2022年1-12月期间,对累计出现1个(含)以上中高风险疫情地区的失业保险统筹地区,将一次性留工培训补助扩大到当地政府为应对疫情而停工停产的所有企业,并把个体工商户、民办非企业单位、社会团体等其他参保单位(不含机关事业单位)都纳入其中。

补贴标准高

根据文件要求,常州市按每名失业保险参保职工最高500元的标准给企业发放一次性留工培训补助。

免申即享

本次一次性留工培训补助资金发放采用大数据比对和部门间数据共享的方式,按照企业参加失业保险人数直接发放,无需企业提供培训计划、培训合格证书、职工花名册以及生产经营情况证明等材料,采取“免申即享”的方式将资金直接划入单位银行账户。

此外一次性留工培训补助与稳岗返还政策还可叠加享受,市人就中心将进一步加大政策的落实力度,确保所有符合条件的企业都尽快享受到政策红利。

“三个加法”助力打造常熟社会保障卡工作新局面

自2021年5月20日起,常熟市开始发行第三代社会保障卡,同步启动社保卡、市民卡“两卡合一”工作,建立了以第三代社保卡为载体的居民服务“一卡通”服务管理模式。今年2月,被省人社厅确定为三家全省社会保障卡居民服务“一卡通”综合试点城市之一。截止目前,常熟市共发行第三代社保卡近70万张,搭载完成10项居民服务应用,“一卡通用”在常熟逐步成为现实。

一、“引领+融合”,弹好发卡用卡“协奏曲”。一方面,立足高位统筹。先后提请市政府出台《关于加快建立以社会保障卡为载体的居民服务“一卡通”服务管理模式的实施方案》和《常熟市社会保障卡居民服务“一卡通”综合试点工作方案》,明确“时间表”“路线图”,压紧压实各方责任。成立常熟市社会保障卡“一卡通”工作领导小组,联合各职能部门配套成立1个技术保障组和10个应用专班,推动数据共享、应用共建。另一方面,着力融合工作力量。为理顺“两卡合一”体制机制,经市主要领导同意,将原常熟市信息化发展有限公司市民卡部整建制划归市人社局领导管理,并在此基础上,组建常熟市一卡通有限公司,形成信息中心提供公共服务、一卡通公司负责市场化拓展的“一中心一公司”工作格局,共同向市委市政府提交工作简报,定期召开工作例会,分析问题,推进工作。

二、“自转+公转”,打好发卡用卡“攻坚战”。一是推动银行端扩面提速。持续加大开放力度,目前我市已和8家银行达成合作,累计打造社会保障卡“一站式”服务网点249个。推动常熟农行、常熟农商行等4家银行打通线上扫码申领渠道,同步入驻常熟人社微信公众号和看常熟APP线。二是确保人社端主动作为。坚持管理与支撑并重,与各合作银行签订战略协议,定期召开工作例会,传达上级精神,部署重点工作。精准发卡制卡,与合作银行共享我市常住人口中未申领社保卡人员基础数据,首期共享15万人。联合医保部门完成我市10.3万少儿医保参保人员发卡,联合民政、残联等部门启动1.9万名残疾人、特困户等特殊群体的发卡。三是社银联动推广宣传。通过常熟日报、“新闻发布厅”、“午间风”等市级融媒专题推介三代社保卡,拍摄完成“一卡在手,生活无忧”宣传视频。开展社会保障卡进机关、进企业、进村(社区)“三进”活动,常熟农行主动上门为敬老院、精神病院、部分机关、企业等发卡,常熟农商行利用自有微信公众号常态化推广宣传,社银联动共同营造发卡、识卡、用卡的良好氛围。

    

三、“创新+厚植”,筑牢发卡用卡“强支撑”。一是创新构建10个“一卡通”。经过一年多努力,常熟市从三代卡发卡初期仅有人社业务、医疗卫生、金融消费、公共交通4项功能,先后拓展了园林旅游、公共自行车、档案调阅、图书借阅、政务服务、防疫便民等6大功能。6月1日,常熟市成功举办常熟市居民服务“一卡通”启动仪式。二是加快布局“4+1”智慧应用矩阵。以市一卡通公司为主力,探索基于社保卡和电子社保卡的智慧食堂、智慧校园、智慧社区、智慧场馆四大智慧板块,探索建设常熟市“一卡通”市场化运营平台,先后完成市政府机关食堂、常熟市海虞高级中学等“一卡通”项目,市场化拓展蹄疾步稳。三是着力推动惠民资金“一卡发放”。制定出台《常熟市人社系统启用社会保障卡发放惠民惠农资金实施方案》,全市人社系统新开设资金发放账户原则上采用社保卡,存量账户逐步过渡,自2021年起,累计通过社保卡发放养老、工伤等待遇超47亿元,发放人次超264万。

01

“六有”赋能基层人社平台

江苏省盐城市人社部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聚焦群众“急难愁盼”,按照有归口机构、有统一标准、有专门人员、有培训体系、有激励机制、有多元服务“六有”思路,全面加强基层人社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用心用力用情服务民生,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满意度显著提升。

运转流程顺畅   服务清单更规范

市人社和编制部门出台文件,要求每个县(市、区)明确1个职能机构,归口管理基层人社公共服务。截至7月底,就业创业、社会保险、人事人才、劳动关系协调等人社服务职能,已统一归口到镇(街道)社会事业局、社会治理局或为民服务中心集成管理、统一管理,基层人社业务运转流程变得更加顺畅。

聚焦国家和省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规范化要求,实施人社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建设,稳妥推进服务资源向基层延伸、向农村覆盖,全力打造“15分钟便民服务圈”。市人社部门及时编制了人社服务“就近办”清单、“人社清”服务事项指南,确保“应放尽放、能放全放” ,既提高了工作效率又极大地方便了广大基层群众。

以省市联合打造“暖心居保”服务品牌为契机,探索开设“服务专窗”,组建“流动服务队”,把便民服务的触角延伸到“田间地头”。

一线力量充足 业务技能更专业

启动实施基层公共服务平台“强基计划”,按照综合柜员制服务模式,在镇(街道)继续保留人社公共服务窗口,优先调剂原人社服务中心人员。今年以来,全市基层人社平台已通过事业单位招聘、政府购买服务、“三支一扶”招募、公益性岗位开发等渠道引进服务人员45名,“新鲜血液”的加入,让一线力量更加充足。

以推进人社服务“快办行动”为抓手,构建了“人员全覆盖、业务全囊括、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培训机制,着力培育了一批业务强、素质高、作风优的“人社业务通”“人社服务通”。

灵活运用线上线下、集中培训、知识竞赛、岗位练兵、考核考试等方式,窗口优先、骨干优先、新进优先,采取在职培训、轮岗培训、以干代训方式,实现市、县、镇、村四级全员覆盖,做到“新进人员、新出政策、新任岗位、业务窗口”四个必学。

工作导向鲜明 需求响应更快捷

充分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按照“权随事转、人随事转、钱随事转”原则,制定经费使用、薪酬绩效、评比表扬机制,让工作导向更鲜明,确保基层平台有人员做事、有经费办事、有激情干事,有力推动了基层人社服务理念重塑、管理再造、办事转型。

抢抓数字经济发展和人社领域数字化转型契机,全方位、系统性推进基层人社公共服务平台数字化服务能力建设,让群众充分感受到数字化生活的便利。全面打造城乡居保“四个不出村”升级版标准化服务,建成覆盖全市125个镇(街道)627个社区、1759个行政村的基层综合服务数字化平台2511个。

依托覆盖全县245个村居的“人社通”服务平台,制定“人社清”标准化服务指南,实现六大类345项人社业务、跨部门‘一件事’业务都能在平台办理,村级办理量达70%,并将业务拓展至全县37个银行网点,群众好评率100%。

盐城市始终坚持传统经办服务方式与智能化创新并行,针对老年人、残疾人等群体,畅通代办服务的线下渠道,建湖、大丰、阜宁等地创新推出“人社流动服务车”,提供了更加贴心暖心精心的“上门办”服务。

盐城市人社局将持续深化“一件事”集成改革,有效推进人社服务数字化转型, 全面打造“苏心办”人社公共服务品牌,不断提高民生服务水平和人社服务保障水平,为盐城勇当沿海地区高质量发展排头兵贡献人社力量。

02

暑期高校毕业生专场招聘会“供需两旺”

8月16日,盐城市2022年“服务攻坚促就业、乐业盐城惠学子”暑期高校毕业生专场招聘会在盐城市人力资源市场招聘大厅、省智慧就业云平台、云智聘微信小程序和抖音、微信视频号、微赞等直播平台线上线下同步举办。

此次专场招聘会在全市范围精选了10余家国企和122家信誉良好、用工规范的优质民企参会,招聘岗位全部是适合高校毕业生就业的管理和技术岗位。岗位薪酬均在5000元以上,其中不乏月薪在1万和年薪10万元以上的岗位,最高月薪达2万元以上。

为更好地服务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全市人社系统组织人员入户走访、电话调查,核实各县区、街道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基本信息,通过在重点区位楼宇电梯电子屏现场宣传与定向发送短信、电话联系相结合的方式,向2022年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推送招聘会信息2万多条、电话联系上万次,竭尽全力为毕业生提供优质的就业服务,帮助毕业生尽快实现就业、成功创业。

高校毕业生是稳就业的重要群体。市人社部门正举全系统之力,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八届三次全会精神,办好群众牵挂的“关键事”,重抓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就业,组织开展职业技能提升、万名学子聚盐、人才峰会对话等活动,为盐城建设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勇当沿海地区高质量发展排头兵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03

大丰:“火力全开”点燃夏日人才热潮

今年暑期,江苏大丰人社局克服疫情不利影响,强化服务意识,主动担当作为,全力抢抓毕业生就业关键期,精准对接高校资源,强力推进招才引智和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为大丰全面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做实做细服务,点燃就业“领航灯”

7月份以来,大丰区人社局通过走访摸排、数据比对、部门联动,分门别类建立未就业毕业生实名台账,动态摸清其就业失业状态、学历专业、求职意向、服务需求等信息,对有就业意愿的,开展“点对点”服务,至少提供1次职业指导、3次岗位推荐、1次技能培训或就业见习机会。大丰人社部门在关键“小事”上的用心与细致,为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点燃了一盏盏领航“明灯”,赢得了来丰青年人才的一致好评。

密集开展招聘,点燃引才“燎原火”

7月22日,大丰区2022年高校毕业生就业暨夏季人才交流、用工招聘大会取得圆满成功,并同步举办为期一个月的夏季人才交流网络招聘会。本次招聘会是今年大丰举办的首场大型公益性线上线下招聘会,也是大丰区扎实推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企业招才引智的一个缩影。

今年以来,大丰区一方面组织开展“百名党员服务百企”、人才服务“三促进”等活动,深入走访规上企业,全面征集高校毕业生岗位需求。另一方面积极搭建线上线下平台,创新招聘模式,通过现场招聘、网络招聘、直播带岗等形式,做到线上招聘“不打烊”,线下招聘不停歇。截止7月底,大丰区先后对接兰州大学、商洛学院、南京工程学院等多家高校院所,举办各类高校毕业生专场招聘活动38场次,累计提供岗位17473个,帮助527家企业与4400多名高校毕业生达成就业意向。

在7月27日举办的盐城市2022年暑期高校毕业生招聘及岗位发布会上,大丰区人社局党委书记、局长张强通过视频向参会高校学子推介大丰区情、人文、产业及暑期招聘活动安排。大丰21家重点企业也携带上百个优质岗位来到市级平台招引人才,与116名高校毕业生初步达成就业意向。

强化校地合作,点燃育才“炼金炉”

今年暑假期间,大丰区充分利用高校人才时间相对宽裕的有利契机,坚持“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密集开展校地对接活动,探索打造校地校企联合育才“炼金炉”。

7月17-18日,由大丰区委组织部、区人社局、教育局、农业农村局组成的大丰宣讲组赴苏州高校开展人才招引活动,解读百名菁英“强村行动”及“黄海明珠人才计划”等相关政策,诚邀高校学子来到盐城,扎根大丰,目前已成功对接苏州10所高校,近330人正式报名。

在8月3日大丰区人社局举办的中国海洋大学-江苏大丰校地、校企合作座谈会上,来大丰走访交流的中国海洋大学学生就业创业指导与服务中心主任于杰表达了他对双方进一步加强合作交流的希望,并和同行的5位专家教授围绕海洋产业、生命健康产业相关技术与成果,与大丰区5家海洋产业相关企业进行了深入交流,提出了建设性意见和建议。

8月5日,兰州城市学院化学工程学院与大丰区人社局联合开展“访企拓岗促就业”线上座谈交流会。会上,大丰区人社局相关负责人着重推介了大丰区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及“黄海明珠人才计划”,并希望以此为契机,拓展校地校企合作方式,吸引更多优秀毕业生来丰就业创业。政校企三方就学生就业、人才培养、项目科研、学科建设等方面进行了深入交流,积极探讨科研、育人和社会服务新模式,在学生就业实习等方面达成了共识,为进一步深化合作奠定了良好基础。

下一步,大丰区人社局将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市关于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加大招才引智力度,持续开展线上线下招聘活动,精准搭建企业与人才对接平台,优化高校毕业生就业环境,服务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 

人才夜市,一场工作与生活的“双向奔赴”

8月16日,扬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和蜀冈-瘦西湖风景名胜区管委会共同举办“扬州夏日 人才盛汇”瘦西湖“人才夜市”。

景区首次采用‘人才夜市’形式举办招聘会,这是积极探索人才服务的一次全新尝试。活动选址瘦西湖长春路夜市广场,主要考虑到这个夏天,瘦西湖“二分明月夜”大型沉浸式夜游火热进行中,每天晚上都吸引着大量年轻人聚集消费,“夜经济”氛围浓厚,可以在开放、轻松的环境中,把工作“送”到年轻人面前。
    

当晚,亚星客车、艾迪药业、宇安电子等50多家企业带着上千岗位“挑灯觅才”。前来参与招聘的企业普遍反映“人才夜市”效果不错,在招人的同时,还宣传了企业。“人才夜市”在户外,形式新颖,氛围也轻松,求职者感觉心理压力一下减轻了,在这种氛围下能够跟用人单位更深入沟通。


举措:求职招聘与夜间经济“双向奔赴”

随着夜经济不断发展,火热的“人才夜市”,是扬州人社部门创新人才招引模式的举措之一。今年以来,人社部门推出“人才夜市”系列活动,通过年轻人喜闻乐见的夜生活场景与人才交流场景相结合,让公共就业服务更接地气。如今在扬州,“人才夜市”跳出了求职招聘固有的圈层,积极拥抱各大景区、商圈,在为企业提供新的招聘平台的同时,也为当下最受关注的城市夜经济带来了新的流量,实现了求职招聘与夜间经济的“双向奔赴”。

延伸:夜市“烟火气”为就业“聚人气”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根基工程,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市人社部门精准施策推进2022年稳就业工作,组织多场“人才夜市”,通过“夜市”和“直播带岗”等当下最流行、年轻人最易接受的形式,更好地满足各类青年人才、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就业需求,进一步做足“事业引人、情感留人”文章。此外,市人社部门将提供线上对接服务,求职者随时可查看用人单位招聘信息,工作人员创建人才求职数据库,针对现场未达成合作意向的求职者,点对点精准推送用人单位,真正实现人才招聘全天候、不断档。接下来,市人社部门将依托夜间经济,做大做强“人才夜市”品牌,举办更多专场,搭建“就业金桥”,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人社政务服务标准化

促进营商环境更优化

今年以来,镇江人社部门在综合柜员制改革的基础上,持续深化政务服务标准化建设,优化服务方式,拓宽服务渠道,着力打造优质高效的营商环境,不断提升群众和企业的满意度和获得感,“人社政务服务好评率”达99%以上

全面网上办 掌上更方便

今年人社部门按照“四级十二同”的标准,全面开展政务服务事项梳理完善工作,对358个政务服务事项进行了系统维护,方便群众看得懂、会操作、能办好。同时,依托江苏省人社网上办事服务大厅(https://rs.jshrss.jiangsu.gov.cn)、“镇江人社”微信公众号等网办平台实现政务服务事项网办率达90%以上,真正实现了“数据多跑路、群众不跑腿”,让群众不出门就能办成事,体验人社近在身边的贴心服务。

为更好服务企业复工达产,依托“镇江人社”微信公众号,人社部门还倾力打造了 “企业用工诉求平台”,及时准确掌握企业用工需求,为企业提供更快捷、更精准的服务。

午间正常办 服务不断线

针对群众提出的工作日“上班没空办、下班没处办”的午间经办“时间差”难题,人社部门对“周六不打烊”暖心举措再次升级,推出“午间服务不间断”。

从4月11号开始,工作日的12点至14点市人社综合服务大厅咨询服务台开设两个窗口,提供参保、缴费、登记、停保、转移等50项业务办理服务。人社部门推出中午错峰办理的服务,大大方便了在职人员利用中午休息时间办理业务,既不耽误工作时间也大大降低了人员聚集的风险。

出门就能办 服务在身边

今年以来人社部门加快推动人社服务数字化转型,拓展就近办、快速办等线上线下服务事项,深入推动经办业务延伸下沉,以自主经办服务为主体,基层平台和银行等合作机构为补充,形成‘一主多支’网点化服务格局,打造优质、便捷、高效的“15分钟人社服务圈”。目前,人社部门社保金融超市合作银行已达11家,实现主要银行全覆盖。群众可以就近办理参保缴费查询、权益证明打印、待遇资格认证等10多项人社业务。

上门主动办 服务更暖心

今年,市人社部门全面发行推广第三代江苏省社会保障卡,为给群众和企业提供更好的办卡、用卡服务,满足部分急办和办卡困难群体的制办需要,市人社局组建服务专班深入高校、企业、社区上门提供社保卡制换卡服务,为群众排忧解难。截至7月底,镇江已累计发放三代卡近20万张。

为方便市民就近换发第三代社保卡,人社部门在保留原人社社保卡综合服务网点的基础上,又依托11家社保卡合作银行的线下服务网点增设社保卡综合服务窗口,实现了三代卡新办、补换立等可取,一站式激活金融功能,市民可以通过“镇江人社”微信公众号-服务指南-机构导航-社保卡网点功能进行搜索定位。

实施人社政务服务标准化建设以来,镇江人社政务服务在全省率先开发上线微信公众号办事渠道,全省率先推出“周末不打烊”服务……多项工作位于全省前列。便捷政务服务、优化营商环境永远在路上,人社部门将牢记人民群众满意这一最高标准,转变服务理念,提升服务水平,不断提高人社政务服务的“数字化”水平和群众满意度。

宣讲“活起来”  政策“听得懂”

——江苏省泰兴市创新开展“社保云直播”活动

泰兴市人社局社保中心开展了2022年首期“社保云直播”活动,通过政策宣讲“面对面”、问题解答“点对点”的方式,提高社保政策宣传质效,直播吸引了10000余名网友在线观看。

为使本次直播更接“地气”,该市社保中心抽调了两名一线业务骨干担任政策主播,以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为主要内容,针对广大网友关心的参保规定、参保流程、办理指南等政策内容,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精心撰写了直播文案。

直播中,两位主播与主持人通过问答交流的形式,用平实的语言、生动的案例,将政策重点、难点、疑点进行逐一解析,真正跳出复杂、难懂的政策条文,切实为大家带来了一场权威而准确、通俗而易懂的政策宣讲。同时,主播们还紧紧围绕时下企业普遍关注的社保费缓缴等惠企政策,进行深入浅出地讲解,进一步帮助企业理解掌握和申请办理社保费缓缴业务,让社保惠企政策“应知尽知”“应享尽享”。

这是泰兴人社首次尝试采用云直播的形式,进行社保政策宣传。事实证明,这种形式确实拉近了与广大企业群众的距离,获得了肯定和支持,取得了预期的效果。接下来,泰兴人社还将继续开展以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社会保障卡等为主题的“社保云直播”活动,让社保政策宣讲“活起来”,让惠企惠民政策真正“走下去”“听得懂”。

宿

01

宿迁优化富民创业贷款政策激发创业活力

今年以来,宿迁市将富民创业担保贷款作为实施“创业富民”行动有力抓手,完善政策、提升服务,切实助企纾困、促进创业就业。截至7月底,全市发放富民创业贷款突破15亿元,同比增长130.7%。

一、做好政策“加减乘”法。加大贴息支持。对高校毕业生、返乡创业农民工等十类重点群体发放的15万元(含)以下贷款给予全额贴息,泗洪县率先将小额贷款全额贴息范围扩大至所有个人创业者。降低贷款门槛。将小微企业当年新招用创业担保贷款申请条件人数与企业现有在职职工人数的占比下降15%,超过100人的企业下降到8%。将合作银行贷款利率上限下调至LPR+100BP,鼓励按照LPR发放优惠贷款。扩大放款倍数。持续扩充创业贷款风险补偿资金规模,目前,全市补偿资金达1.39亿元,较去年底增长21.9%。按照贷款风险补偿资金规模不低于10倍发放,可放贷13.9亿元以上。

二、用好“三心”服务诀。线上办理更省心。依托“江苏省人社网上办事大厅”、“宿迁市优化营商环境财政专项资金云服务平台”,实现贷款网上快捷申办。就近服务更贴心。全市设立县(区)、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富民贷款业务受理点130多个,银行、村居等政策咨询点300多个,实现贷款就地就近办理。快捷放贷更顺心。建立跨部门疑难问题调处机制,贷款办理时限缩短至7个工作日以内,最快实现次日放贷,有效提升创业者“幸福感”。

三、打好宣传“组合拳”。基层宣传常态化。通过张贴宣传单、大屏滚动播出、提供“一次性”告知单等方式宣传贷款政策,推动政策在基层落地生根。宣传途径多样化。与移动、电信两大运营商合作推送贷款政策信息,依托“乐业宿迁”春风行动等设置政咨询点,结合乡镇集市发放政策宣传手册。重点宣传精细化。开展政策宣讲“进基地、进企业、进社区”活动,推动“人找政策”向“政策找人”的转变。

02

宿迁市评选出首批15家星级创业基地

为持续优化全市创业生态环境,进一步发挥创业带动就业倍增效应,切实打造“创赢宿迁”服务品牌。近日,宿迁市人社局完成全市首批15家“345”星级创业基地评定工作,其中五星级基地2家、四星级基地4家、三星级基地9家。15家基地共有在孵创业项目801个,带动就业5000余人。

一、出台评定办法。全省创新出台《宿迁市创业孵化基地345星级评定试行办法》,通过建立基地动态退出机制、基地四维评估机制、基地长效激励约束机制等,推进创业孵化基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二、严格实地评估。邀请创业指导专家通过实地走访、基地座谈等形式对返乡创业园、大学生创业园、创业孵化基地等首批创业示范基地开展实地评定,并对基地的运营管理、孵化成效、标杆作用发挥进行一对一提升指导。

三、突出示范引领。对获得五星级称号的基地给予10万元奖补资金,择优推荐申报国家级创业孵化示范基地。对获得四星级称号的基地,优先推荐申报省级创业示范基地,并优先推荐参加或承办基地运营管理提升培训等活动。

03

宿迁市首届人才发展大会隆重开幕

全力打响“迁宿迁”人才品牌

8月18日,宿迁市首届人才发展大会隆重开幕,重点邀请20条产业链培育、民生事业发展、高校院所专家等人才来宿考察洽谈,推动人才、项目、技术、资金一起“迁宿迁”。活动持续至8月20日,期间将签署校地战略协议23个,签约人才科技项目41个,总投资达146亿元。主要呈现“三特点”:

一是突出产才融合。围绕服务20条重点产业链,发布重点产业紧缺急需人才需求、技术攻关“揭榜挂帅”榜单和首批产业创新联合体,发布第二期产才融合发展基金。组织多场产业链对接座谈会,邀请高校院所领导、专家教授和重点企业对接洽谈、交流合作,深化引才聚才。

二是突出项目引领。坚持“项目为王”,推动招商与招才并举、引资与引智并重。邀请重点合作高校院所,以及有意来宿创业的高层次人才,聚力招引一批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牵引力强的项目,集中签订一批校地战略合作协议以及人才科技项目,形成以项目聚人才、以人才带项目的良性循环。

三是突出优化生态。开幕式精心设计向参会院士专家献花,为优秀人才、科技镇长团荣誉团员颁奖等环节,在精神层面给予人才最高礼遇。发布“西楚英才”新政、启用首批“宿青驿站”,从人才招引、创新创业、发展生态等多个方面,办好人才关注的“关键小事”,解决好人才的“后顾之忧”。

四是突出协同发展。坚持“一盘棋”理念,抓好部门联动,专人专班、实体运作,“五联五强”牵头部门精心设计、精细布展,其他部门聚焦项目、全力招引。抓好板块互动,调度市县、板块力量,统筹人员、场地等资源,确保步调一致、衔接紧密,全力呈现一场群英荟萃、精彩迭起的人才盛会。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