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合作
立即入驻

江苏人社:第三季度重点工作这样干!

江苏社保3年前 (2022)发布 天天导航
3,146,128 0 0

上半年,全省城镇新增就业69.67万人,新增就业数量居全国首位,总量占全国1/10以上;6月份,全省城镇调查失业率降至5%,明显低于上半年、二季度平均水平。就业保持稳定。

来看下一季度重点工作!

1

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服务攻坚行动

今年上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多点散发、国际宏观形势变化等多重因素影响,企业需求明显减少,线下招聘不时受阻,高校毕业生就业进度慢于往年,预计离校未就业毕业生人数较往年有所增加。为积极帮助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我们会同省有关部门,下半年开展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服务攻坚行动,以“服务攻坚促就业·筑梦青春赢未来”为主题,以2022届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和35岁以下登记失业青年为重点,以实名服务为支撑,强化政策落实、权益维护、困难帮扶,努力做到工作不断档、服务不断线。具体做好十个方面工作。

一是有序开展实名登记。7月底前将未就业高校毕业生信息整体录入省人社一体化信息平台。及时开展实名制登记调查,对信息有缺项漏项的,主动与未就业毕业生取得联系,补充缺失信息;对通过其他渠道获取的未就业毕业生信息也纳入实名清单,做到“不漏一人、不空一项”,为下一步精准服务打下坚实基础。

二是动态做好跟踪帮扶。依托人社基层平台,全面掌握辖区内未就业毕业生的学历专业、求职意向、培训需求、创业基础等信息。对有就业意愿的未就业毕业生,免费提供1次职业指导、3次岗位推荐、1次职业培训和就业见习机会;对有创业意愿的,免费提供创业培训、项目推介、咨询辅导、跟踪扶持等创业服务;对暂无就业创业意愿的,也要做好状态记录,及时跟进服务。

三是持续优化招聘服务。开展“创响江苏”创业就业服务高校行、百所高校院所“江苏行”、国有企业云聘直播大会、金秋招聘月、百日千万网络招聘等活动。各设区市每周至少举办一次专业性招聘活动,每月至少举办一次综合性招聘活动。用好江苏省智慧就业、人才服务、大学生智慧就业等云平台,推广探企直播、空中宣讲、无接触面试等新模式,推动供需高效精准匹配。

四是筹集发布基层岗位。建立城乡基层岗位募集发布制度,会同省民政厅开发7000个城市社区专职工作岗位,会同面省委组织部招募“三支一扶”计划400人,会同团省委招募“志愿服务乡村振兴计划”2000人,会同省卫健委落实好医生、科研人员以及护理等计划招聘岗位不低于50%面向2022届高校毕业生,指导受疫情影响严重地区落实好部分教师资格“先上岗、再考证”阶段性政策。

五是积极拓展企业岗位。在国有企业年度招聘计划中安排50%的岗位定向招聘高校毕业生,支持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创新主体加大科研助理岗位开发力度。建立民营企业高校毕业生就业岗位归集机制,挖掘“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新型制造业企业、互联网企业、服务外包等民营企业岗位资源不少于20万个。对符合条件的企业,按规定给予一次性吸纳就业补贴、一次性扩岗补助、社会保险补贴等政策扶持。

六是大力扶持创新创业。依托创业指导专家团提供政策咨询等服务。政府投资开发的创业载体安排30%左右的场地免费提供高校毕业生。制定实施平台经济促进就业政策措施,开展职业伤害保障试点,对毕业年度和离校2年内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实现灵活就业的,按规定给予灵活就业社会保险补贴。

七是兜底帮扶困难群体。精准锁定脱贫家庭、低保家庭、低保边缘家庭和支出型困难家庭、零就业家庭、困难职工家庭高校毕业生,以及残疾高校毕业生和长期失业高校毕业生,提供“一人一档一策”帮扶,优先推荐岗位、优先落实政策、优先组织培训见习;确实难以实现市场就业的,提供公益性岗位兜底安置。

八是深入开展培训见习。实施职业技能培训赋能专项行动,将有培训需求的毕业年度高校毕业生和离校2年内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纳入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实施就业见习岗位募集计划,到基层实习见习基地参加见习以及到企事业单位参加项目研究的高校毕业生,视同基层工作经历。

九是强化保障就业权益。开展清理整顿人力资源市场秩序专项行动,严厉打击就业歧视、虚假招聘、黑中介等行为,及时查处滥用试用期、拖欠试用期工资、不按规定签订劳动合同等行为,开展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保障权益专项行动,切实维护高校毕业生合法权益。

十是加强宣传选树典型。开展“平凡岗位·精彩人生”、“最美基层高校毕业生”等宣传活动,引导未就业毕业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职业观、成才观,将职业选择融入国家发展,为“强富美高”新江苏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

2

技工院校建设

全省技工院校紧紧围绕制造强省建设和数字经济发展,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以数字技能为引领,全面推行工学一体化技能人才培养模式,与龙头企业、品牌企业开展广泛深度合作,全力打造名校优生样板,提升技工院校建设水平,创响“江苏技校”品牌。主要从三个方面开展系列行动:

一、从企业需求入手,贴近产业强服务。一是引进来。指导全省110所技工院校与1798家企业建立深度合作关系,校企共同建立843个实训基地,开设了708个订单班和360个冠名班,在校生3.7万人。全面推行“入企即入校、招工即招生、企校双师联合培养”的企业新型学徒制,开设企业新型学徒班1027个,培养学徒4.3万人。二是走出去。推进苏皖、苏豫等跨省技能人才交流合作,遴选百余家重点企业,组织省内13家高水平技工院校对接安徽、河南等省的技师学院、高级技工学校,开展校企合作、校校合作,努力形成优势互补、密切协作的技能人才培养交流新机制,创新技能人才培养路径模式,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加坚实的技能人才支撑。三是帮得上。当前,疫情防控形势稳定向好,全省各地复工复产加速,企业人力资源供给不足的问题日益突出,我们聚焦就业、企业、产业“急难愁盼”问题,立足职责主动作为,一手服务企业、一手服务就业,组织“百校千企万岗”技校助企送工专项活动,引导全省110所技工院校,面向3359家“531”产业链、数字经济类和缺工严重的重点企业,对接上万个岗位,组织3.32万名毕业生就业上岗,安排2.69万名在校生实习顶岗,充分发挥技工院校学生职业素养好、技能水平高、适应岗位快的优势,全力以赴解决企业燃眉之急,助力企业复工达产。

二、从办学能力入手,练好内功强内涵。一是推动内涵发展。全省技工院校承接了人社部22所“十四五”规划优质技工院校、28所“工学一体化”院校、26个“十四五”规划优质专业、28个“工学一体化”课程标准等重点项目,申报承接数量位于全国第二。同时,建设10所省级高水平技工院校、15个品牌特色专业群、20个一体化名师工作室,通过项目牵引,优化技工院校结构布局,提升技工院校发展水平。二是推动均衡发展。组织南北8所技工院校建立结对合作关系,按照“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原则,签署校校合作协议,共建共享数字技能公共实训基地、建立人才评价基地,开展校长、管理人员、教师多层次交流。三是推动转型发展。聚焦“智改数转”,围绕优势产业链、卓越产业链,锚定“企业要什么、企业缺什么”,健全完善专业动态调整机制,指导36所技工院校新设62个数字技能类招生专业,推动技工教育专业与当地主导产业匹配度达70%以上。

三是从人才培养入手,培育技能强能力。一方面大力提升师资水平,上周我们举办了首期全省技工院校校长培训班,三季度将组织校长赴山东、安徽、河南等地学习校企合作、集团化办学先进经验,拓宽工作视野,着力提升治学办校能力。近期还将组织技工院校校长华为培训班,鼓励技工院校加强与华为、京东、腾讯、科大讯飞等数字经济头部企业合作,大力培育数字工匠。同时,依托5个省级师资研修中心,适时组织开展管理人员、专业教师等多层次、多类型培训,推动教师队伍的能力提升。组织第三届全国教师职业能力大赛江苏选拔赛,坚持立德树人、突出数字技能,增设思政、数字技能两个比赛项目,以赛促训、以赛促教。另一方面,全面推行工学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以企业技术标准和岗位规范为抓手,校企共同开发以真实生产项目、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体现生产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新标准的一体化课程和教材。鼓励工学一体化课程专业与企业车间班组结对,开展工学一体真实生产项目教学。依据企业岗位考核标准,制定学习评价方案,促进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实践操作水平。我们要求,到2025年,省重点技师学院主干专业的专业课一体化率要达到100%,技师学院、高级技工学校主干专业的专业课一体化率要达到70%以上,普通技工学校主干专业的专业课一体化率要达到50%以上。

3

博士后载体建设

我省是全国最早开展博士后工作的省份之一。近年来,我们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才工作的系列重要论述,坚持改革创新,聚焦经济社会需求深化博士后载体建设,取得了较好效果,各项指标均位居全国前列。截至目前,累计建设各类博士后载体1505个,实现全省13个设区市95个县(市、区)全覆盖;累计招收博士后近3万人,现有在站博士后9752人。

一、江苏博士后载体建设的主要特色

我省博士后载体建设始终注重与经济社会发展同频共振、与产业科技创新融合衔接,“助推器”作用不断凸显。一是围绕关键核心领域建强博士后载体。聚焦人工智能、深海深潜等关键核心领域,主动跟进紫金山实验室、太湖实验室、姑苏实验室等重大科创平台博士后载体建设,支持将博士后纳入战略人才团队“梯队”。二是围绕最强市场主体布局博士后载体。引导博士后走出校门、走向园区、走进企业,主动投身经济发展、产业升级一线。在华为、亨通等1032家企业、84个园区布局博士后载体,其中,包括93家头部企业、92家国家级单项冠军企业、141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三是围绕产业链需求建设博士后载体。围绕优势产业链和卓越产业链需求,建成博士后载体1074个,招收1.9万余人,力争以人才链的“强”,托举产业链的“优”。

二、博士后载体主要类型、设立条件和设立方式

目前,我省博士后载体分为三种类型,即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其中,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由人社部、全国博士后管委会设立,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由省人社厅批准设立。下面,我重点介绍一下江苏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的设立条件和设立方式。

目前,我省各类企业、从事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的事业单位等申请设立省创新基地,应当具备以下4个基本条件并符合至少1项推荐条件:

其中,4个基本条件如下:一是具备独立法人资格,经营或运行状况良好。二是具有一定规模,并具有专门的研究与开发机构。三是拥有高水平研究队伍,具有创新理论和创新技术的博士后科研项目。四是能为博士后提供较好的科研条件和必要的生活条件。

推荐条件如下:一是建有省级以上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高端智库等科研创新平台。二是建有省级以上制造业创新中心、技术创新示范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知识产权示范企业。三是近五年荣获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或承担省部级以上重点研发计划、重大科研项目。四是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具有较高成长性的科技型企业,科技型企业家或从海外引进的高层次人才创办的企业,且近三年企业研发投入占年销售收入比例较高。

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的设立程序为:单位申报、各设区市和有关部门审核推荐、省人社厅综合评议、公布设立名单。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