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盼愁问题”,南京市医保局认真贯彻指示要求,全面梳理热点问题,在广泛征求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站在便民利民惠民,打通难点堵点痛点的角度,通过完善制度、调整政策、优化系统、创新经办,形成了2022年南京医保16项民生实事清单。
今年的医保民生实事项目形成了包括政策类、保障权益类、优化公共服务类、提升服务效能类等六大类,其中包含提高生育保障待遇,提高慢性肾功能衰竭门诊透析待遇水平,全面提升异地就医联网结算服务质效,推进“15分钟医保服务圈”省级、市级示范点建设等。
市医保局研究制定具体工作方案,形成“时间表”“路线图”,确保今年年底前逐步落实,让群众看到变化见到成效得到实惠。
助力企业发展
降低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单位缴费率
2022年1月起,参加我市职工医保的所有用人单位,包括各类企业、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以及以单位参保的个体工商户等,单位缴费率降低1个百分点,由9.8%降低至8.8%(含生育保险缴费率0.8%)。预计2022年为全市用人单位减负32亿元,惠及全市参保单位21余万户、缴费人员340万人。
南京更重点关注到了灵活就业人员。2022年7月起,灵活就业人员参加我市职工医保缴费由定额缴费调整为按费率缴费,缴费率在单位职工医保缴费率与个人缴费率之和(10%)的基础上降低1个百分点。预计惠及灵活就业人员50余万人。
完善生育政策
提高生育保障待遇水平
为支持国家生育政策落地见效,南京市医疗保障局出台了系列提高生育保险待遇的相关政策。一是,职工生育保险住院的各支付费用段提高1000元,三级医疗机构高费用段基金支付比例提高10个百分点;居民医保三级医疗机构基金支付比例提高5个百分点。二是,按规定调整职工生育津贴支付期。以2022年职工最低缴费工资4250元为例,调整前享受生育津贴18133元,调整后可享受生育津贴22383元,增加了4250元。
下一步,南京市将进一步提高参保人员的生育保障待遇,9月1日起,居民医保产前检查费用提高到800元。增加居民医保生育补助,补助标准为1300元/人次。参加我市职工医保的灵活就业人员,增加享受一次性营养补助待遇,补助标准为2760元/人次。
提高慢性肾功能衰竭门诊透析待遇水平
预计人均年减负8000元左右
预计下半年,慢性肾功能衰竭门诊透析治疗医疗费用限额由6.3万元/年提高至6.9万元/年,同步提高定点医疗机构门诊透析医保支付水平,提高门诊辅助检查用药基金支付限额。预计每年在原待遇的基础上,可再为患者减少7000-8000元左右的费用负担。
实施失能保险“规范建设年”
完善失能等级评估标准
我市于2021年7月1日全面实施失能人员照护保险制度,覆盖我市所有的职工医保和居民医保参保人员820余万人。制度实施一年来,累计享受待遇29403人,正在享受待遇24183人,基金累计支出2.8亿元。
失能保险的实施,有效缓解了重度失能者的生活照料问题,提高了失能人员生活质量,减轻了失能家庭的经济负担,得到了失能家庭和社会的广泛认可。
在2021年“制度实施年”的基础上,市医保局确定2022年为失能保险“规范建设年”,以“强化管理、规范服务,强化考核、规范行为,强化监督、规范市场”为目标,修订失能保险失能等级评估标准,引入认知能力、感知觉与沟通能力指标,增加儿童失能等级评估标准,扩大失能保险保障范围,统一照护服务标准,不断提升服务水平。
“承诺制”备案等系列温暖举措
确保各类异地就医人员享受待遇
2021年,我市异地就医联网结算人次372.33万,其中跨省异地就医门诊结算量占全国8%、全省80%以上,全国城市排名第2位。2022年上半年全市异地就医联网结算人次再创新高,达到213.31万人次,同比增长14.68%。
今年推进实施“承诺制”备案、“多地备案”,建立“有事@我”异地就医便民服务网络新渠道等一系列温暖举措。
通过“承诺制”备案,参保群众可以“承诺制”的方式申请异地就医备案,免去了提前准备材料的麻烦。随着未来“承诺制”备案在经办窗口、市医保局官网和手机APP等各渠道的全面推广,参保群众有望真正实现办事“零材料”、“零盖章”和“零跑腿”。
增加“15分钟医保圈”示范点
建设家门口就有便捷高效医保服务
为推动医保公共服务在更深层次、更广范围内实现“网上办”“自助办”“就近办”“一次办”,为市民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医疗保障服务,今年将新建“15分钟医保服务圈”省级示范区2个、省级示范点10个、市级示范点30个。
2021年,江北新区泰山街道、溧水永阳街道两个“15分钟医保服务圈”省级示范点,江宁淳化街道、浦口永宁街道两个“15分钟医保服务圈”市级示范点,均按高标准建成并投入使用,受到省、市各级的点赞。
今年市级示范点与省级示范点形成有效互补,全市范围内实现示范点全覆盖,服务圈建设进入2.0时代。示范点建设将考虑到适老的智能服务,针对老年人的实际需求,提供多元选择和替代服务,开通老年人等候办理绿色通道,建立健全值班巡视、支援服务、预防救护等机制,特别对高龄老人和困难人群提供上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