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常州市住房公积金十大亮点
2022年,常州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和普惠发展方向,积极发挥住房公积金在吸引人才、积聚人口、强化住房保障、促进住房消费等方面的作用,不断拓展住房公积金制度的覆盖面和受益面,努力提升住房公积金制度影响,取得了较好成效。下面对2022年常州市住房公积金十大亮点作一简单介绍:
01
常州市住房公积金支持灵活就业人员安居图片入选党的二十大“奋进新时代”主题成就展
常州市作为灵活就业人员参加住房公积金制度的全国6个试点城市之一,全力推动住房公积金制度覆盖面和受益面从“单位人”向“社会人”拓展,截至2022年12月底,全市灵活就业人员累计缴存人数158061人,累计缴存金额44.79亿元,累计有36983人办理住房公积金贷款156.63亿元。
常州市住房公积金支持灵活就业人员安居图片作为体现全国住房公积金改革创新突破的唯一一张、同时也是体现常州民生实事工程的唯一一张图片,入展了党的二十大“奋进新时代”主题成就展。
02
“住房公积金管理与服务标准化”项目试点获国标委立项
8月18日,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下发《关于下达第八批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综合标准化试点项目的通知》(国标委发〔2022〕26号),江苏省常州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申报的《住房公积金管理与服务标准化试点》获批第八批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综合标准化试点项目,这是江苏省获得的13个立项项目、常州市获得的2个立项项目之一,将在全国范围内为更好复制推广住房公积金管理与服务工作提供有力的保障。
03
全面推动住房公积金数字化转型并应邀在住建部培训班做经验交流
常州市住房公积金在全国同行业内率先启动并全面推进数字化转型工作。成立由中心一把手负责的数字化转型领导小组,聘任首席数据官,制定住房公积金高质量发展和数字化转型规划,深入挖掘数据价值,打造精准化管理和立体式服务。在精准管理上,着力推进住房公积金从经验管理向数据治理转变,共梳理7大类223项问题清单,压缩112项住房公积金业务至53项,细化提优382个业务场景,归并各类报表217张,推进报表管理可视可查可管可应用。建立包括资金计划预测、资金智能调度、千人千面等辅助决策模型,设计开发青春留常、“刚好寓见你”等特色应用场景;在立体式服务上,依托中心微信公众号、网上服务厅等7大类线上服务渠道,推动89项高频业务“网上办”“掌上办”,全市已有89万名缴存职工开通了线上业务;线下按照打造“家门口的住房公积金”思路,构建以分中心、工作站、银行网点为核心的网格化服务体系,全市已建成5个分中心和21个乡镇工作站。
04
住房公积金支持“青春留常”列入市政府为民办实事十大项目
常州市在推进灵活就业人员试点政策的基础上,将住房公积金助力“常有安居”工程列入市政府为民办实事十大项目中,出台了《常州市住房公积金支持在常高校和职业院校毕业生“青春留常”实施办法》,采取高校应届毕业生首次开户缴存补贴300元+2500元留常缴存补贴+20万元住房公积金贷款额外支持的方式,不仅面向大学本科生及以上,还拓展到面向高职和技工类院校毕业生。截至2022年12月底,已有12500名在常高校毕业季学生享受到了该项政策首次缴存补贴375万元。
05
助力“常有安居”全力打造“刚好寓见你”人才公寓服务品牌
为助力我市“532”战略实施,推进人才公寓“小切口”发挥“强磁场”效应,中心与各区政府合作,发挥银行、住建等相关部门作用,联手打造“刚好‘寓’见你”人才公寓服务品牌,8月23日举行了首次住房公积金服务共建基地揭牌仪式,开展首次人才公寓政策宣传员受聘仪式,探索建立住房公积金助力“常有安居”,帮助新市民和青年人尽早实现安居宜居梦的常态化、机制化的住房公积金服务平台,目前已与不同人才公寓合作建设了10家住房公积金服务青年人才共建基地。
06
发挥利民惠民作用重启住房公积金“商转公”贷款业务
为进一步减轻住房公积金缴存人偿还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的还贷压力,9月5日,我市出台了《关于恢复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转住房公积金个人贷款业务的通知》(常公积金〔2022〕35号),凡在我市购买自住住房时已办理纯商业性住房贷款、申请时符合住房公积金贷款条件的住房公积金缴存者,其所购自住住房已办理《不动产权证》的,均可以申请办理。截至12月底,共有3745人申请享受了商业贷款转住房公积金贷款,预计为职工群众节约利息支出3.14亿元。
07
促进我市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出台住房公积金贷款新政
为进一步发挥住房公积金普惠性、保障性、互助性的优势,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我市出台了《关于调整我市有关使用政策的通知》,从10月18日起执行。提高住房公积金最高贷款额度,个人申请住房公积金最高贷款额度由原来的30万元上调至60万元;两人以上由原来的60万元上调至90万元;提升住房公积金人才扶持力度。对首次申请住房公积金贷款且无购房提取记录的,凡是享受青年人才生活居住双资助条件的博士,给予最高贷款额度120万元的政策扶持;对35周岁以下硕士研究生,给予个人最高贷款额度70万元、两人以上最高贷款额度100万元的政策扶持;降低住房公积金二次贷款首付比例,由原来的不低于50%,下调至不低于30%。新政实施效果明显,根据统计,新政实施后的三、四季度共受理住房公积金贷款10007笔49.65亿元,其中首次贷款占比79.10%,户均贷款额度提高19%。相较于商业性住房贷款,新政多出的30万元额度按贷款年利率4.10%、贷款期限30年、等额本息还款计算,职工将减少利息支出6.1万元。
08
贯彻实施惠企政策助力稳就业保民生
针对新冠疫情造成企业生产经营面临较大困难的情况,实施阶段性惠企便民政策,共支持23家困难企业缓缴住房公积金290万元。继续深入执行住房公积金降比政策,支持困难企业住房公积金缴存比例从10%—12%降至5%,截至12月底,住房公积金缴存比例为5%的正常汇缴单位已经达到了7221家,月缴存额8163万元,有效缓解了企业压力,降低了企业负担。
09
全力推进住房公积金工作站建设打造“家门口的住房公积金”
为推进住房公积金网格化管理和服务,全力打造“家门口的住房公积金”,我市持续推动住房公积金工作站建设。10月26日,常州市新北区魏村街道住房公积金工作站正式启用。魏村街道住房公积金工作站是新北分中心在新北区设立的第四家,也是全市第21家工作站。随着住房公积金工作站的不断深入推广,住房公积金基层业务服务能力进一步加强。
10
扩大住房公积金制度受益面新增扩面人数创下历史新高
通过强化住房公积金政策宣传、落实降低缴存比例、推动乡镇住房公积金工作站建设、推进灵活就业人员缴存住房公积金等措施,不断扩大住房公积金制度影响力,增强住房公积金制度吸引力,扩大住房公积金制度覆盖面。全年新增住房公积金覆盖人数18.85万人,创下了历史新高,其中乡镇工作站新增5.37万人,灵活就业人员新增1.6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