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告 ——

苏州市最高1亿元资助!申报攻略!

3周前 天天导航
3,808 0

加速集聚AI人才点燃数字未来期待2月14日,苏州重磅发布《苏州市支持人工智能领域人才发展的若干措施》(点此回顾)刷屏人才朋友圈,得到热切回应那具体适用对象有哪些?如何申报?咨询何处?……别急,“一卡读懂”!苏州AI人才9条“政策明白卡”来哉!政策申报攻略为您详细奉上。

一、顶尖人才计划申报

政策措施

顶格支持人工智能领域顶尖人才,给予3000万元~1亿元项目资助和300万元~1000万元购房补贴。

适用对象

主要支持我市引进的,在产业科创领域处于世界科技前沿和国际一流水平,掌握关键核心技术,能够为苏州高质量发展带来重大影响、重大突破的国内外顶尖人才。

申报条件

顶尖人才所在领域一般应属于我市重点发展的“1030”产业体系,年龄一般不超过65周岁,且应具备以下条件之一:

1.重要奖项获得者,包括:诺贝尔奖、菲尔茨奖、图灵奖、拉斯克奖、沃尔夫奖、科学突破奖、未来科学大奖等;

2.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经认定的主要科技发达国家科学院、工程院院士(不含通讯院士、外籍院士);

3.国家级人才计划入选者或国家科学技术奖第一完成人,同时担任国家级创新平台负责人,并承担国家级重大、重点科技创新项目;

4.近两年在世界知名大学或科研机构(在主流榜单排名前100位或学科排名前50位)、国际著名学术组织等担任学术带头人、首席科学家、讲席教授;在国际一流企业(主要指世界500强企业、全球科技公司前100强)总部担任首席执行官、首席技术官,或在其主要研发机构担任研发总监等高级职务;

5.团队获得用人单位、地方资助经费5000万元以上。顶尖人才申报时来苏时间一般不超过3年或尚未来苏。来苏后,需在我市全职工作或与我市用人单位签订3年以上劳动合同且每年在苏工作时间原则上不少于半年。领衔创办企业的,占股应不少于20%或为自然人第一大股东,个人货币出资不少于100万元。受聘于企业的,企业支付的年工资薪金应不低于100万元。

申报流程

用人单位向所在地科技或工信部门提交申报材料,由所在地主管部门初审后向市级主管部门提出申请,经尽职调查、同行评议后提交审议。

咨询电话

市委组织部人才一处:0512-68617773;

市科技局科技人才处(高校、科研院所、新型研发机构人才申报):0512-65119071;

市工信局技术创新与人才处(企业人才申报):0512-68616225。

二、重大创新团队“绿色通道”

政策措施

建立重大创新团队“绿色通道”,对人工智能产业领域急需紧缺的人才团队,经评估可直接立项或简化评审程序,给予1000万元~3000万元项目资助,团队领军人才和核心成员可享受100万元~200万元购房补贴。

适用对象

主要支持具有国际视野和战略眼光,能够突破产业关键核心技术,促进重大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快速抢占产业制高点的人才团队。

申报条件

1.团队由领军人才和相关核心成员组成,至少3人以上,引进后可稳定合作3年以上;

2.团队领军人才及核心成员一般应具有博士学位,且有2年以上国内外知名企业、高校、科研单位从事研发、管理经历;

3.创业团队的领军人才应为企业主要负责人和主要股东,主要精力在苏州企业,且在企业实收资本中的现金出资不少于100万元。创新团队应在引才单位担任高管或关键研发项目负责人及以上岗位,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并已到岗工作,税前年薪不低于30万元;

4.实施的项目具有自主知识产权,项目总投入不少于1亿元,且能够在未来5年实现产业化。

申报流程

该计划网上申报(sst.suzhou.gov.cn/gslj),访问该网站后点击“开始申报”,按系统提示注册登录后进入申报界面,选择对应申报类别,点击“办理”后在线填写项目信息,并上传相应佐证材料。各地申报项目由当地科技部门在网上审查并推荐上报。申报人或申报单位如尚未注册过苏商通平台,请先行注册。

咨询电话

市科技局科技人才处:0512-65119071。

三、领军人才计划申报

政策措施

在苏州创新创业领军人才计划中,每年专设100个左右“人工智能专项”名额,特别优秀的可突破学历、来苏州时间等限制,给予100万元~500万元项目资助和100万元~200万元购房补贴。世界知名人工智能企业高管和核心技术骨干、国际重要奖项获得者,经评估可直接认定。

适用对象

创业领军人才主要支持既通科技又懂市场,带团队、带技术、带项目来苏创业,对我市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起到引领促进作用的领军人才。创新领军人才主要支持到苏州科技型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领衔研发及管理工作,能促进企业转型升级、开展创新研究或技术攻关的领军人才。优先支持40周岁以下的青年创新创业人才。

申报条件

创业领军人才:

1.一般应具有全日制本科及以上学位,有丰富的国内外知名企业、高校、科研单位研发、管理经历或自主创业经历;

2.创办企业属于高成长性科技型或现代服务业企业,主导产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有较好的市场发展前景和预期经济效益;

3.应为企业主要负责人且为主要股东,主要精力在苏州企业,在企业实收资本中的现金出资不少于100万元。

创新领军人才:

1.一般应具有博士学位,有丰富的国内外知名企业、高校、科研院所核心岗位的研发、管理或教学科研工作经历;

2.企业引进的创新人才应拥有产权明晰的核心技术,在企业担任研发机构主要负责人、关键研发项目主持人及以上职务;高校、科研院所引进的创新人才研究方向应为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等领域;

3.人才引进后须全职在苏工作3年以上,用人单位给予人才的税前年薪不低于30万元;

4.引才单位应具有较好的科技创新基础,且能为引进人才的工作、生活提供充分保障。经顶尖人才举荐的人才,符合苏州创新创业领军人才计划基本条件的,可予以直接认定或进入面试环节。

申报流程

该计划网上申报(sst.suzhou.gov.cn/gslj),访问该网站后点击“开始申报”,按系统提示注册登录后进入申报界面,选择对应申报类别,点击“办理”后在线填写项目信息,并上传相应佐证材料。各地申报项目由当地科技部门在网上审查并推荐上报。申报人或申报单位如尚未注册过苏商通平台,请先行注册。

咨询电话

市科技局科技人才处:0512-65119071。

四、重点企业高端人才认定

政策措施

年工资薪金100万元以上的人工智能领域重点企业高端人才,无需评审可直接认定,其中符合“苏州创新创业领军人才计划”申报条件的,无需评审可直接认定。

适用对象

在苏州大市范围内注册经营,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境内外上市企业、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市级以上“独角兽”(含培育)企业、“瞪羚”企业、市级以上重大人才工程入选者创办的企业以及各县级市(区)重点推荐的优秀企业。

申报条件

2024年5月1日起,从苏州大市以外全职新引进的,与用人单位已签订3年以上期限劳动合同,并在苏州缴纳个税;年工资薪金100万元以上;担任企业高管或技术骨干。

申报流程

企业从苏州大市以外全职新引进人才后,人才工作至少满1个月,次月10日前向所在地工信部门提交材料自主备案。经各地工信部门初审、市工信局复审,按程序提交审议后,完成高端人才认定。认定名单反馈至市科技局,符合“苏州创新创业领军人才计划”申报条件的,可直接认定为领军人才。

咨询电话

市工信局技术创新与人才处(高端人才认定):0512-68615536;

市科技局科技人才处(领军人才认定):0512-65119071。

五、紧缺人才计划申报

政策措施

在苏州市重点产业紧缺人才计划中,每年专设300个左右“人工智能专项”名额,经认定后,给予最高30万元薪酬补贴。

适用对象

经认定的苏州市人工智能企业中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符合当年度《苏州市重点产业紧缺专业人才需求目录》并从事相关工作的中高端人才。

申报条件

1.具有全日制本科及以上学历学位,与单位签订劳动合同,在苏州缴纳社保和个税的优秀人才;

2.本人专业与所在岗位匹配;

3.本科、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在申报当年度年龄分别不超过35周岁、40周岁、45周岁;

4. 经认定的企业高端人才推荐引进的团队成员参与紧缺政策评分系统进行评估,达到各档次分数线的,按相应档次享受相应的补贴,未达到最低档分数线的视同满足最低档次要求。

申报流程

单位及个人登录“苏州人才总入口”(rcsz.hrss.suzhou.com.cn),点击“项目申报”→“专项计划”→“紧缺人才计划”进行申报,参与紧缺人才积分认定,择优进行奖励。

咨询电话

市人社局人才开发和对外合作处:0512-65811070。

六、青年人才购房、租房补贴

政策措施

对人工智能企业新引进的全日制博士、重点高校全日制硕士及本科生分别给予不低于15万元、10万元、5万元购房补贴或3年每月不低于1500元、1000元、800元的租房补贴。

适用对象

经认定的苏州市人工智能企业新引进的全日制博士、重点高校(国内“双一流”高校/学科或在QS、THE、U.S.NEWS、ARWU、CWUR榜单排名前200高校)全日制硕士及本科生。

申报条件、申报流程

由各县级市(区)根据实际分别细化并组织实施。

咨询电话

联系部门

咨询电话

苏州市人社局

0512-69820071

0512-69820110

张家港市人社局

0512-58171330

常熟市人社局

0512-52805321

太仓市人社局

0512-53568578

昆山市人社局

0512-57394550

吴江区人社局

0512-63950703

吴中区人社局

0512-65208520

相城区人社局

0512-67591831

姑苏区人社局

0512-68723125

苏州工业园区

人才办

0512-66680960

苏州高新区

(虎丘区)人社局

0512-68754038

七、青年人才一次性生活补贴

政策措施

对符合条件的人工智能领域应届博士、重点高校硕士毕业生,分别给予10万元、3万元一次性生活补贴。

适用对象

经认定的苏州市人工智能企业新引进的全日制应届博士、重点高校(国内“双一流”高校/学科或在QS、THE、U.S.NEWS、ARWU、CWUR榜单排名前200高校)全日制应届硕士。

申报条件

申报时在我市人工智能入库企业连续参保满12个月,从政策发布当月起算(即2025年2月),连续参保首月应当在毕业后1年内。为使该项政策能够尽快惠及青年人才,申报提交时间应不晚于人才在符合条件的企业首次参保后2年内(具体内容以申报通知为准)。

申报流程

由申请人所在企业登录“苏州人才总入口” (rcsz.hrss.suzhou.com.cn)相应模块统一进行申报(因该项政策为新增政策,相应模块正在抓紧开发中,敬请关注)。

咨询电话

市人社局人才开发和对外合作处:0512-69820071、0512-69820110。

八、知名重点赛事获奖选手

认定及补贴申请

政策措施

人工智能领域国际性知名赛事或国内重点赛事前10名获奖选手来苏州创新创业的,可直接认定为人才分类认定目录的紧缺型人才,享受最高30万元购房补贴或不低于1500元/月的租房补贴。

适用对象

经苏州市认定的人工智能领域国际性知名赛事或国内重点赛事前10名获奖选手。

申报条件

1.人工智能领域国际性知名赛事或国内重点赛事须经我市认定;

2.在苏州全职创新创业;

3.申请认定为苏州市人才分类-D类紧缺型人才;

4.符合我市人才乐居其他申报条件。

申报流程

单位及个人登录“苏州人才总入口”(rcsz.hrss.suzhou.com.cn),点击“项目申报”→“ 普惠政策”→“ 人才乐居”进行申报。

咨询电话

市工信局人工智能发展处(赛事认定):0512-68616239;

市人社局人才开发和对外合作处(人才认定及乐居保障):0512-69820119。

九、青年人才驿站申请

政策措施

为来苏州求职面试的青年人才提供单次3天2晚、累计最长14天的免费住宿服务。

适用对象

来苏州求职面试的高校应届毕业生。

申请条件

1.具有全日制本科及以上学历;

2.应于毕业当年、毕业前一年和毕业后两年内申请,其中在苏州高校大学生毕业离校后方可申请;

3.非苏州户籍,且在本地无购房记录;

4.来苏求职面试并提供面试通知书;

5.各站点可根据本地人才引进需要确定其他申请条件。

申请流程

在“苏青驿站”微信小程序中注册并完善个人信息后,向面试单位所在县级市(区)的人才驿站提出入住申请,审核流程将在一个工作日内完成,持小程序内审核通过的信息即可前往驿站办理入住手续。

咨询电话

团市委青年发展部:0512-65203527。

十、博士后相关补贴申请

1

博士后工作站建站资助

政策措施

经批准设立的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分站)给予60万元建站资助,获批的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给予20万元建站资助,鼓励创新实践基地升格为博士后工作站,升格后追加40万元建站资助。

适用对象

成功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分站)、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的企业。

申报条件

成功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分站)、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的企业,首次引进博士后进站并完成开题。

申报流程

设站单位向所在地人社部门提交申报材料,由所在地人社部门初审后向市级人社部门提出申请。

咨询电话

市人社局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处(博士后工作处):0512-69820576。

2

进站博士后生活补贴

政策措施

对进站的博士后,给予5000元/月的生活补贴,两年内最高可予12万元/人。列入国家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的博士后人员来苏进站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一次性给予20万元生活补贴。

适用对象

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分站)、江苏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的进站博士后。

申报条件

进站博士后成功开题的可申请第一年度的生活补贴,中期考核合格的可申请第二年度的生活补贴。

申报流程

设站单位向所在地人社部门提交申报材料,由所在地人社部门初审后向市级人社部门提出申请。

咨询电话

市人社局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处(博士后工作处):0512-69820576。

3

出站博士后购房补贴

政策措施

对出站留(来)苏进企业工作的博士后,给予30万元购房补贴。

适用对象

出站后留(来)苏进企业工作的博士后。

申报条件

出站后留(来)苏进企业工作的博士后,3年内购房的,可一次性申请购房补贴。

申报流程

设站单位向所在地人社部门提交申报材料,由所在地人社部门初审后向市级人社部门提出申请。

咨询电话

市人社局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处(博士后工作处):0512-69820576。

十一、人工智能企业入库申请

入库流程

由市委人才办、市工信局会同相关部门制定人工智能企业入库标准,企业向所在地工信部门申请,经所在地工信部门初审、市工信局复审后按季度入库,作为享受相关人才政策的依据。

工作计划

2月底前,确定企业入库标准并启动申报;

3月中旬前,完成县区初审;

3月底前,完成市级复审并入库。

咨询电话

市工信局人工智能发展处:0512-68616279;

市委组织部人才一处:0512-68617773。

十二、优秀人才专项奖励申请

政策措施

对年工资薪金50万元以上的人工智能领域人才,根据个人对我市产业发展、自主创新等方面的贡献,可给予每年最高40万元奖励,累计不超过120万元

适用对象

经认定的苏州市人工智能企业中,在申报期上一个自然年度工资薪金收入达到50万元以上的高级管理人员和关键技术骨干。

申报条件

1.企业工商注册地、财税户管地均在苏州大市范围内;

2.申请人在申报单位连续从业满一年,且在申报单位缴纳社保或个税。

申报流程

单位及个人登录“苏州人才总入口”(rcsz.hrss.suzhou.com.cn),点击“项目申报”→“ 配套措施”→“ 人才激励”→“ 苏州市优秀人才专项奖励”进行申报,参与优秀人才积分认定,择优进行奖励。

咨询电话

市人社局人才开发和对外合作处:0512-65227881。

十三、社会化引才奖励申请

政策措施

鼓励各类单位或个人协助我市用人主体引进人工智能领域人才,给予单个引才主体同一年度累计最高500万元引才奖励。

适用对象

从苏州市域范围以外全职引进优秀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的用人单位或引荐主体,可以申请本奖励。

申报条件

从苏州市域范围以外全职引进以下优秀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

1.《苏州市人才分类认定目录》中的A类人才。

2.国家级重大人才工程入选者;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

3.入选省级以上重大人才工程的苏州市企业高端人才。

申报流程

用人单位或引荐主体登录“苏州人才总入口”(rcsz.hrss.suzhou.com.cn),点击“项目申报”→“ 配套措施”→“ 人才引进”→“ 社会化引才奖励”进行申报。

咨询电话

市人社局人才开发和对外合作处:0512-69820113。 

十四、事业编制“周转池”申请

政策措施

用好高层次人才事业编制“周转池”,保障人工智能领域急需紧缺人才。

适用对象

人工智能领域用人单位引进的高层次急需紧缺人才可申请使用周转编制。

申报条件

申请使用“周转池”的高层次急需紧缺人才应符合《关于建立市级高层次人才事业编制“周转池”有关事项的通知》(苏编办通〔2023〕43号)的相关要求,其中具有正高职称的,原则上不超过55周岁;具有副高职称的,原则上不超过45周岁;具有博士研究生学历的,原则上不超过40周岁;具有高级技师及以上技能等级的,原则上不超过40周岁。 

申报流程

用人单位报主管部门(举办单位)审核同意后,向市人社局提出使用申请。经研究同意的,用人单位按事业单位人员流动、公开招聘或特设岗位公开选聘程序实施。

咨询电话

市人社局人才开发和对外合作处:0512-65227881。

十五、重点企业职称评审权申请

政策措施

授予人工智能领域的重点企业职称自主评审权。

适用对象

符合条件的重点企业。

申报条件

1.企业内部具备与开评专业相关的评委人选(每个专业具备15名以上);

2.企业内部专业技术人员数量超过500人;

3.企业已建立与职称体系挂钩的专技岗位设置和薪酬制度。

申报流程

企业向所在地人社部门提交申报材料,由所在地人社部门初审后向市级人社部门提出申请。

咨询电话

市人社局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处(博士后工作处):0512-69820599。

十六、企业职业技能等级认定

自主评价申请

政策措施

支持企业自主开展职业技能等级认定。

适用对象

有认定意愿且具备相应条件和能力的企业。

申报条件

1.依法设立,管理规范、信用良好,具有一定规模,已建立技能人才培养、评价、使用、激励衔接机制,具有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和切实可行的激励约束机制;

2.拟开展评价的职业(工种)以企业生产一线的主体技能型职业(工种)为主,从业人员较多、技能含量较高,且与本单位主营业务直接相关,在业内具有一定影响力;

3.能够足额提取并合理使用企业职工教育经费,能够为职业技能等级评价工作提供稳定的经费保障,评价活动不以营利为目的;

4.具有专门负责职工培训考核的内设机构,具有与评价职业(工种)相适应的专职工作人员,并拥有一支稳定的专家队伍和考评人员、质量督导人员;

5.具有与评价职业(工种)相适应的场地、设施设备、仪器仪表等硬件设施和视频监控设备。

申报流程

企业向所在地人社部门提出备案申请,提交备案材料。所在地人社部门组织专家进行评估,具备条件的,纳入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工作范围。

咨询电话

联系部门

咨询电话

苏州市人社局

0512-65242176

张家港市人社局

0512-56323007

常熟市人社局

0512-52805339

太仓市人社局

0512-53572076

昆山市人社局

0512-57590010

吴江区人社局

0512-63950525

吴中区人社局

0512-65682313

相城区人社局

0512-85182253

姑苏区人社局

0512-62901287

苏州工业园区人社局

0512-66620353

苏州高新区

(虎丘区)人社局

0512-68780307

十七、国际职业资格比照认定

职称资格申请

政策措施

对在《苏州市国际职业资格比照认定职称资格目录》内的国际职业资格,可比照认定为相应职称资格。

适用对象

取得《苏州市国际职业资格比照认定职称资格目录》内的国际职业资格证书,且在苏州从事相关专业技术工作的人员。

申报条件

取得相应的国际职业资格证书并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可以比照认定初级职称:1.本科毕业后从事相关专业技术工作满一年以上;2.大专毕业后从事相关专业技术工作满三年以上。

取得相应的国际职业资格证书并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可以比照认定中级职称:1.博士研究生毕业后从事相关专业技术工作;2.硕士研究生毕业后从事相关专业技术工作满三年以上;3.本科毕业后从事相关专业技术工作满五年以上;4.大专毕业后从事相关专业技术工作满七年以上。

取得相应的国际职业资格证书并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可以比照认定高级职称:1.博士研究生毕业后从事相关专业技术工作满两年以上;2.硕士研究生毕业后从事相关专业技术工作满七年以上;3.本科毕业后从事相关专业技术工作满十年以上;4.大专毕业后从事相关专业技术工作满十五年以上。

申报流程

申请人登录江苏人社网办大厅(rs.jshrss.jiangsu.gov.cn/index/),点击“个人办事”→“人事人才”→“专业技术人员管理服务”进行申报。高级职称资格比照认定与职称评审工作同步进行,申请人应在规定时间内进行申报,具体时间参照每年年初发布的《苏州市职称评审工作计划一览表》。中、初级职称资格比照认定受理时间为一年六期,单月受理,双月办结(即1、3、5、7、9、11月受理)。

咨询电话

市专业技术人员服务中心:0512-69820556。

十八、创新联合体申报

政策措施

对苏州市创新联合体给予最高200万元运营经费支持。

适用对象

1.在苏州市登记注册、具备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业;

2.培育库的创新联合体可申请提档升级。

申报条件

1.创新联合体要围绕我市“1030”产业体系和八大未来产业重点领域,凝练重大科学问题、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清单,通过有组织的科研攻克关键核心技术短板,促进重大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打造一批特色终端产品,抢占未来科技和产业发展的制高点。

2.创新联合体牵头单位原则上为世界500强企业或其子公司、上市企业或其子公司、拟上市企业、细分行业科技领军企业等,应具备较强行业影响力、研发实力和资源整合能力。

3.创新联合体成员单位应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知名大学、科研机构、科技服务机构和金融机构等,需来源广泛、协同互补,且具备良好的合作基础和目标共识,成员单位一般不少于5个。

4.创新联合体应共同签署章程(组建协议),构建定位清晰、优势互补、分工明确的工作机制,明确科技成果和知识产权等利益分配机制。

5.创新联合体要具备开展协同创新的要素基础,包括但不限于:高层次人才团队、创新载体平台、博士后工作站,和产业基金支撑等。

申报流程

申报单位注册登录苏商通平台(sst.suzhou.gov.cn/),点击“政策直达”→“科技服务”,选择“2025年度苏州市创新联合体项目”申报任务,点击“办理”后进行在线申报,并上传相应附件材料(系统拟于3月开通并启动申报)。各地申报项目由当地科技部门在网上审查并推荐上报。申报单位如尚未注册过苏商通平台,请先行注册。

咨询电话

市科技局科技合作与成果转化处:0512-65231335。

十九、“零租”孵化器申请

政策措施

打造“零租”孵化器,对符合条件的人工智能中小微企业和初创企业,给予6个月至3年不等的免租优惠,并提供算力、模型、语料等创新资源服务。

适用对象

符合条件的人工智能中小微企业和初创企业。申请条件及流程详询各县级市(区)。

咨询电话

联系部门

咨询电话

张家港市委人才办

0512-58679076

常熟市科技局

0512-52772524

太仓市科招中心

0512-53953799

昆山市科技局

0512-57313542

吴江区科技局

0512-63981881

吴中区科技局

0512-67682260

相城区科技局

0512-85182157

姑苏区经科局

0512-68727616

苏州工业园区青创湾

0512-62600353

苏州高新区

(虎丘区)科创局

0512-68751527

二十、“赢在苏州”系列人才赛事报名

1

“赢在苏州•创赢未来”国际创客大赛

参赛对象

重点面向苏州市10个重点产业集群和30条重点产业链的项目,且应具备以下条件:

(1)报名阶段尚未在苏州大市范围内注册成立企业,项目创新性强,市场前景和经济效益好,赛后一年内有意在苏州落户创新创业;

(2)掌握参赛项目的核心技术,拥有参赛项目专利的所有权或使用权,无虚报项目、虚构事实、侵犯知识产权等行为;

(3)具有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优先,承担过重大科研项目、有创业经验或相关工作经历的优先;

(4)参赛个人及团队所有成员无不良信用和违法纪录。

政策支持

获奖项目可获1万元~12万元现金资助。符合条件的获奖项目可享受苏州创新创业领军人才项目申报“绿色通道”,最高可获500万元项目资助。获奖项目将被优先推荐给大赛合作(相关)创投机构,并优先给予苏州市“留创贷”授信支持。

参赛报名

关注“苏州人社发布”微信公众号,留意大赛报名通知,或登录网站(yscyz.szrc.cn:8080/)获取相关信息。

咨询电话

市人社局人才开发和对外合作处,0512-69820119。

2

“赢在苏州”全球创新创业大赛

参赛对象

项目所在领域一般应属于我市重点发展的“1030”产业体系,且应具备以下条件:

(1)尚未在苏州大市范围内注册成立企业、拥有科技创新成果和创业计划的团队(如海外留学回国创业团队、进入创业实施阶段的优秀科技团队、大学生创业团队等);

(2)团队核心成员具有本科及以上学位,有较好的创新能力,拥有与创业领域产品、技术相关的自主知识产权。参赛项目的产品、技术等归属参赛团队,相关知识产权权属人为团队核心成员,或团队核心成员通过受让、受赠等方式获得上述知识产权的所有权,与其他单位或个人无产权纠纷。团队核心成员不少于2人,无个人不良信用记录;

(3)团队计划赛后1年内在苏州注册成立企业;

(4)参赛团队应承诺无虚报项目、虚构事实、侵犯知识产权等行为并签订承诺书。

政策支持

获奖项目一年内落地苏州最高可获得1000万元政策礼包。符合条件的优胜奖项目可获得直接进入苏州创新创业领军人才项目面试资格;优秀奖项目可适当突破学历、来苏时间等限制,申报苏州创新创业领军人才项目。获奖项目均可获得创投机构股权投资、银行信用贷款、孵化载体房租补贴,以及重大项目“一事一议”等政策支持。

参赛报名

参赛项目可关注“苏州市科技招商中心”微信公众号,留意大赛报名通知;获奖项目落地苏州后,企业向所在地科技部门提交落地启动资金申报材料,由所在地主管部门初审后向市级主管部门提出申请,经实地走访后提交审议。

咨询电话

市科技招商中心(参赛申报):0512-66098110;

市科技局企业创新服务处(落地资助申报):0512-65241083。

3

“赢在苏州•创赢未来”青年精英创业大赛

参赛对象

(1)在报名阶段尚未在苏州注册成立企业的、拥有科技创新成果或创业计划的海内外青年创业团队,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市场开拓能力和创新创造意识;

(2)团队成员人数原则上不超过10人,主要成员年龄应在35周岁以下(博士学历可放宽至40周岁);

(3)参赛项目需拥有一项核心技术,重点支持生物医药及大健康、半导体与集成电路、新能源、汽车电子及零部件、智能车联网、人工智能、机器人、纳米新材料、光子、低空经济及乡村振兴等领域;

(4)参赛项目具有一定的市场前景和市场竞争力,商业计划切实可行。

政策支持

(1)获奖项目最高可获得10万元现金资助。

(2)一等奖项目可直接进入苏州创新创业领军人才计划面试环节;二三等奖项目可适当突破学历、来苏时间等限制,申报领军人才。一二三等奖项目,可按行业赛道直接进入全球科技创业大赛路演环节,对掌握核心技术和知识产权的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团队),符合评选条件的给予资金支持;对经评估获得认定资格的未落户重大创新团队和创新创业人才,给予绿色通道支持;落户后通过实地考察的,予以立项并兑现相关政策。

(3)优先推荐申报苏州创新创业领军人才计划、“江苏省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引进计划”、江苏“青年双创英才”以及“创青春”系列大赛。

(4)优先推荐至创业孵化基地,对接创业风险投资基金,开展资本对接。

(5)为落户项目成长提供跟踪服务。

参赛报名

登录“赢在苏州•创赢未来”青年精英创业大赛官方网站(yzsz.tsw.suzhou.com.cn),递交创业项目申报书等材料。

咨询电话

团市委青年发展部:0512-65203527。

二十一、苏州英才卡申请

服务举措

人才凭卡享受医疗保健、子女教育、园林游览、交通出行、科技文献、金融服务等专属定制服务。

适用对象

全职在苏州工作,经认定为《苏州市人才分类认定目录》C类及以上类别的高层次人才。

申领渠道

1.登录“苏州人才总入口”(rcsz.hrss.suzhou.com.cn),注册后点击“服务办理”→“苏州英才卡”→“我要申办”。

2.下载登录“苏周到APP”,点击“全部服务”→“苏州人才”→“人才服务”,或关注“苏州高层次人才一站式服务中心”微信公众号→人才服务,进行身份认证,经核查无误后由人才服务专员联系发卡。

咨询电话

市高层次人才一站式服务中心:0512-65224600。

二十二、优质岗位检索

政策措施

深入挖掘人工智能领域用人单位招聘需求,每年面向青年人才推出不少于5000个优质岗位。

发布平台

校招岗位:微信搜索“苏州校园引才平台”小程序查看。

其他岗位:登录苏州人才网(www.szrc.cn)。

咨询电话

市人才服务中心(校招):0512-65224593;

苏州人才网(其他):0512-65221911。